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建设

adminadmin 02-06 119 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后,中国各大城市逐渐掀起了一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高潮。2010年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2011年深圳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年上海举办了F1大赛、网球大师杯赛、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2012年山东海阳市举办了亚洲沙滩运动会,另外还有筹办中的2013年天津东亚会和2014年南京将举办的第2届青年奥运会,加上国内的全运会、城市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其他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各大城市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几乎形成了一种社会性风潮。这种集约式大型体育赛事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在赛事的举办过程中,尽管一些大型赛事为举办地带来了社会影响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中国举办这类大型赛事的历史较短,经验不足,一些赛事在申办、筹办与举办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给主办城市形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历来重视大型仪式的突出地位,这种大型仪式活动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传统。两千年前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秦始皇、西汉王朝汉武帝都举行过泰山封禅大典。以后各个王朝每逢开国、更换帝王、皇帝婚配等时节都要举行仪式。如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中华儿女正无比喜悦地体验着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带给大家的美好感受,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就是对这一伟大成果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庆典仪式,是中国人的节日。按照中国的国情,参照中国近代以来遭受西方列强欺压的历史,国家理应举办一个或多个仪式,借以告诫国人,警戒世人,并向曾经欺压过中国人的列强作出一种象征性宣誓。又鉴于中国百年屈辱史的严重性,中国人无论多么超脱,也应当补上这种国家仪式。在建国之初到如今的发展历程中,体育赛事起着重要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展现作用,宣扬着伟大中国人民的奋进情怀。因此,举办代表中国国家意志最高等级的仪式势在必行。大国的情怀、大国的意志、大国的体面通常便以这样的方式得以确立。

  现代中国正经历从积贫积弱朝小康社会迈进的阶段,这种转型意味着必然要出现大量的仪式,借以证明这种转型的成功。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鼎盛时期,人民生活在盛世的初级阶段,尽情地体验着盛世带给大家的愉悦与欢乐,因此,一切与盛世有关的仪式都需要细致入微地从点滴做起,继而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国各大城市逐渐掀起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热潮,这些看似繁多的赛事,其实是长久以来没有举行过大规模的国家性庆典而使然,如今国家在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前提下,补办一些国家性庆典仪式,便成为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常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仪式将文艺和体育融为一体,以至随后的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都延续了这种办会模式。从其开幕式策划的创意与文艺活动表演的规模不难看出,其文艺价值已经远远超越运动会本身所蕴含的体育价值,其策划与表演的规模和创造性几乎可以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媲美。这种开闭幕式就是中国庆典仪式的改良。中国如此如火如荼举办体育赛事,完全出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国家仪式文化重建工作的需要,其目的就是重塑民族信心,重修民族价值观,重建大国形象,重立权威仪式,这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典型特点。正因如此,在中国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是中国经济繁荣、民族昌盛的一种体现,这是一种国家性庆典,是万众同心的象征,其存在具有合理性。

  虽然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毕竟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国民生活负担还有些沉重。由国家出面组织融文艺表演、体育竞技运动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体育赛事,为勤劳、奋进、智慧的中国人民生活搭建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平台,分散生活负担,无形地达到自我心理调适与释放。而且,从赛事的开闭幕式规模和其中各个细节所蕴含的寓意表达不难看出,中国今天的强大与繁荣依托于中国人民的奋力拼搏,国家理应做出与被冠以勤劳、奋进、智慧等褒扬词汇相匹配之国民的直观的仪式行为。因此,密集型体育赛事的出现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具有现实合理性。

  2008年以后,中国集约式地举办大型运动会,各大城市不惜耗费巨资争先恐后地申报和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主要是看重其赛事能为主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由于中国举办大型赛事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没有良好的可借鉴模式,而大型体育赛事又具有申报周期与筹办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的特点,举办地往往对赛事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办赛成本估计不足,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社会经济效益,一些赛事出现了耗资巨大而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

  首先,举办国家大典式的体育赛事虽然有团结人心、凝聚民众的作用,但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很多的资源,这种资源消耗包括必要的财政预算。体育赛事不仅消耗财力、物力,赛事志愿者群体的安排和组织也必不可少,而这样大规模、高密度的组织志愿者参与赛事活动,对参与者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很大的干扰。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体育及师范类院校等大学生群体需要停课很长时间来完成赛事志愿者服务的培训。旷日持久的培训、排练活动,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日常学习和生活。

  其次,举办城市本地居民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和体验者,他们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支持也是决定赛事成功和获得预期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固然能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对当地居民可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增添更多投资渠道,丰富其业余生活。但同时也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干扰与影响。如赛事筹备期间,大量体育场馆建设和城市景观改造等给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赛事举办期间,各种人员短时间的大量涌入致使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大幅提高,交通受到管制,交通出行拥堵不堪,空气、噪音污染不断。为此,一些居民为了逃避这种喧闹与拥挤的大环境,赛事举办期间外出旅行度假。研究资料显示,当地居民会因为大型体育赛事的这些负面影响而反对赛事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例如1994年冬奥会前对挪威和主办城市Lillehammer的居民调查显示,对冬奥会持负面态度的国民和市民比例分别高达45%和50%。

  近年来,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提升与改善的作用。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与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还有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要求囊括了城市形象的各个方面,如优越宽敞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场馆基础建设的基础;较高的经济贸易水平是赛事举办的实力支撑;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是赛事成功的必要保障条件;建筑物景观是赛事宣传的标志性招牌。因此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成功与否,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影响巨大。国外也有很多城市借助于大型体育赛事重新塑造城市形象的典范。如谢菲尔德市借助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通过长达近20年的努力,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与塑造,成功地获得了城市的再生与转型。另外,悉尼市以2000年奥运会为契机,通过对自身的形象打造和各种媒体手段的大力宣传,对外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城市形象,成功地改变了世界各国对它及其国家(澳大利亚)的认识,使世界各国人民对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期待。与此同时,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举办地出现的任何负面新闻,在各大媒体的聚焦之下都可能被放大且迅速地传播开来。如盐湖城冬奥会的贿选丑闻,给主办地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至今难以磨灭。2012伦敦奥运会上,因为误将韩国国旗弄成朝鲜国旗、奥运圣火火炬突然熄灭、官员巨款会餐、美国国旗被风刮走、裁判涉黑赌博、错判以及裸体抗议奥运会等负面报道,被网络评为史上最差奥运会。这些新闻严重影响着一个城市甚至于一个国家的形象。

  受独特社会机制的作用,学典型运动几乎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贯风尚。现阶段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风潮同样是学典型、跟风尚传统的延续。中国由哪座城市举办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青奥会都是行政命令的结果。按照商业性的竞标方式产生奥运会或别的运动会候选城市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是,当北京举办完奥运会之后,奥运会就成了北京作为城市更新换代仪式的标志,这意味着北京就是典型,大家必须跟着学习,因此,这种更新城市地位的副作用就此显现出来,它驱动了一种城市升级的连锁效应。因为北京地位的提升,打破了原有的城市地位生态平衡,新一轮的城市竞办体育赛事的热潮很难中止。中国行政管理具有高效、快速、简捷的特点,这种筒状管理方式对诸如兴办大型赛事等事宜具有连锁的负面效应。

  首先,中国各大城市竞相举办体育赛事,体育场馆是一种预算数额巨大的建筑工程项目。而建筑工程的数额又和潜规则中的提成率成正比,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如无规范管理便为建设资金的无序流失创造了机会。

  其次,一些赛事举办城市无成本效益意识,没有针对自身情况去评估举办成本与赛后场馆开发的论证,只注重申办过程,忽视后续开发利用。无战略性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与运作,不能够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社会效益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需要新建大量的场馆设施,一些城市着眼于搞“形象工程”,专注于修建标志性豪华场馆设施,不惜花费巨资搞大型开、闭幕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赛事成本,忽略了赛事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越来越豪华,如广州亚运会仅开闭幕式及焰火表演3项总经费就高达3.8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兴建场馆设施,除求数量外,还求新、求异、求独特。如北京奥运会,仅北京市就需要新建12座场馆(另外还有8个临时场馆),其中包括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广州亚运会修建了70个场馆,其中比赛场馆53个,独立训练场馆17个,场馆建设费用审定为32.72亿元,而亚运城建设22个子项目审定为125.27亿元。而且,在中国每4年一届的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是一场场耗资巨大的场馆设施建设大运动。现阶段一些赛事的举办城市由于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认知不够,经验不足,流于形式,疏于开发,造成赛事收益不高,与赛前预期大相径庭,导致资源浪费与财政负担。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如继续采取典型、学先进、学榜样的方式已难以适合稳健、成熟、复杂社会的发展模式。如今,很多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城市都大力宣传“节俭办会”,可是何为“节俭办会”,由谁监督且怎么衡量却始终没有相应、规范化的统一尺度和标准。有鉴于此,大型综合赛事的策划,理应贯彻落实中办国办2011年7月下发的关于节俭办会的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国际奥委会倡导的瘦身办赛的建议。这样做不仅是对奥运会基本价值观的尊重,也是遏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积极措施。

  第一,大型体育赛事事关国家形象建设,不应减少宣传力度,但要节约场馆预算,按经济规律办事。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最大的费用支出就是场馆设施建设,几百亿的工程严加控制就能节约几十亿。各大城市之所以热衷于申办大型体育赛事,从地方政府部门的角度,可以此为契机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这里有些是属于必要的城市投入,但也有一些是浪费,这其中的尺度如何衡量,又该由哪些部门去监管?需要有具体的规章制度。

  第二,国家要从总体上调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地点,充分考虑举办城市现有基础条件,如体育场馆基础设施、交通承受能力、食宿接待条件、城市治安和旅游景观等与大型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的方面,是否具备实实在在的承办能力,尽可能避免以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申办城市必须要有强烈的成本效益意识,充分论证赛后场馆的再开发,增加其赛事后的可利用率,最大限度控制修建新场馆。

  第三,行政开支应当参照商业运作的规程,避免资金的无序流失。建立健全赛事审计、监督管理机制,整合、抽调各层次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建一个监督性强、透明度高的审计、监督管理机构。审计、监督制度要覆盖筹办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管财、制度管权,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能出现的贪污、腐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秉承“廉洁、节俭、阳光”的办赛理念,行政开支参照商业运作的规程,加强政策性管理与支持,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尽可能地避免隐性支出,最大限度地缩减预算成本。理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赛事举办相关方面的切割点,避免资金的无序流失,真正做到“节俭办赛”有尺度衡量、有制度监督、有机构监管。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建设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欧洲杯直播_足球直播_无插件免费高清体育直播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guoshizhichan.com/post/2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